首页

女王妍妍调教男奴

时间:2025-05-30 06:07:55 作者:全国首枚!高二学生成火箭总师,“手搓”火箭成功发射 浏览量:94958

5月27日

深圳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手搓”探空火箭

突破10千米海拔高度

火遍全网

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太厉害了”

“现在的中学生强得‘可怕’”

“少年强则国强”

“人类满级小孩哥”

究竟是哪些深圳少年这么牛?

“手搓”火箭上天

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01

  “飞燕一号”探空火箭总设计师是一名中学生

  27日上午,中国首枚由深圳、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自主研制的气象探空火箭“飞燕一号”,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

  点火发射1分钟后,遥测数据显示,火箭在青海冷湖最高飞行高度海拔为10555.7米,地面接收站成功收到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

  “飞燕一号”探空火箭全长1.52米,飞行高度可达到8千米以上,最大飞行速度约2马赫(约为2450.16千米/时),由气动结构分系统、航电载荷分系统、发动机分系统和地面站分系统组成。

  “真的发射成功了”“这一刻,我太激动了”“等火箭成功回收了,我们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天极航天”成员们围在一起,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飞燕一号”的研制始于2024年6月26日,来自深圳、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在北京锦绣航天科普基地开展集中学习、方案论证,完成了火箭的初步设计。

  之后,他们回到各自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设计和实验工作,按照火箭研制的规范流程,系统性地完成了火箭的设计、实验、加工、集成、装配和测试。

  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高二学生王裕宁担任该火箭的总设计师。

  “自由翱翔的飞燕,就像我们几位少年一样。”王裕宁介绍“飞燕一号”名字背后的涵义,他们将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不断进取,努力挑战新高度,将来投身航天事业,为中国和世界航天发展创造新辉煌。

  02

  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

  王裕宁从小就对火箭、宇宙充满好奇,并系统研学航天知识。在燕川中学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体系支持下,他牵头组建“红箭航天社团”,学习火箭设计、燃料调配、航电控制等专业知识。

  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党总支书记 邹小新:在多方支持下,燕川中学“红箭航天社团”的同学们牵头,全国各地一些中学生火箭迷共同研制“飞燕一号“。历时11个月,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介绍,“飞燕一号”探空火箭是由全国各地中学生火箭爱好者自发发起的航天科创项目,经火箭专家指导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枚中学生探空火箭。

  “该项目是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能够启发、带动更多学生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李春林说。

  据悉,火箭发射期间,在现场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的共同支持下,同学们发起成立了青少年火箭爱好者联盟,为全国更多小伙伴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带动更多青少年参加火箭科技创新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徐大军:我们愿意提供高校的教育资源,更多地参与到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死缓!江苏省电力公司原总经理费圣英贪污、受贿案宣判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表示,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各领域蓬勃发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倡导多极化世界、互信的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努力建设开放包容的多边经济,这些努力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繁荣未来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美民众对话”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

从贡嘎县往前驱车96公里左右,就到了山南市乃东区哔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羊绒围巾、披肩、氆氇藏装、鞋帽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泽帖尔”商标格外醒目。“泽帖尔”,意为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本地独有的纯手工精羊毛和绒毛哔叽纺织产品,其生产技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加强类案分析督促开展专项治理 从严整治“小金库”

去年12月手术后10天,白皓出院,立即投入到脑控训练中。白皓的父亲已经学会熟练地将脑机接口的主机绑在白皓手臂上,并将线圈对接到其脑袋后方的手术刀口处。就像手机无线充一样,只要接通体外机电源,体内处理器就能通过无线传输获取电量,电脑屏幕的信号监测软件可以实时显示脑电信号曲线,对应着白皓脑内植入的8个电极。

广西百色一直升机坠毁 致1死3伤

“沉浸式旅游可以说改变了原来粗放式的简单观光,让人们更关注旅游文化的内涵,这也恰恰符合年轻人喜欢互动、重体验的喜好,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增长点。”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授沈和江说,各地要挖掘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加强公共管理服务,根据游客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完)

14国记者走进中宁黄羊古落 感受中国农民丰收节

4月10日,香港城市大学般哥展览馆举行“丝织繁华:从中国到欧洲之路”展览的传媒预览。该展览囊括约150件珍贵展品,由丝绸自古代中国出现至现代的演变,深入探究丝绸的历史,通过来自中国、法国、印度及意大利的各类珍贵丝绸文物,剖析其在艺术、贸易、时尚与技术上的发展,并展示中国丝绸和传统织物工艺于两千年间,如何对全球文化起重要影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